朱克敏(1792-1873),字时轩,号游华山人、凤林山樵,晚年号太华山人、颐道人,甘肃皋兰(今兰州)人。因历乾、嘉、道、咸、同五个朝代,自称“五朝老人”。朱克敏半生以教书为业,以笔墨养家糊口。《皋兰县志》记载他:“为人性情通脱,生平研经好学,喜吟咏,善书画,时人以为易得,忽之,卒后乃多宝藏尔。” ...
王铎(1592—1652年),字觉斯(之),号十樵、嵩樵、痴庵、痴仙道人、烟潭渔叟,平阳府洪洞县(今山西省洪洞县)人,诞生于河南省孟津县,明末清初大臣、书画家,王本仁的儿子。 这本《草书诗帖》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,堪称狂草绝技的巅峰之作。此帖笔墨淋漓,气势磅礴,展现了王铎晚年书法创作的极致风貌。 ...
洛 神 赋 魏晋/曹植 黄初三年,余朝京师,还济洛川。古人有言,斯水之神,名曰宓妃。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,遂作斯赋。其辞曰: 余从京域,言归东藩。背伊阙,越轘辕,经通谷,陵景山。日既西倾,车殆马烦。尔乃税驾乎蘅皋,秣驷乎芝田,容与乎阳林,流眄乎洛川。于是精移神骇,忽焉思散。俯则未察,仰以殊观 ...
点击放大🔍查看。
翁同龢(1830年—1904年),字叔平、瓶生,号声甫,晚号松禅、瓶庵居士,江苏常熟人,晚清著名政治家,大学士翁心存之子。“龢”读音[hé],五笔WGKT,“和”的异体字。 咸丰六年(1856年)翁同龢一甲一名进士,历任户部侍郎、都察院左都御史,军机大臣等,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。光绪戊戌政变,罢官归里。卒后追谥 ...
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《兰亭序》被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虽然真迹据说已经被帝王拿去陪葬了,不过用双钩填墨法整出来的冯承素版《兰亭序》依然是非常的经典,基本上也是历来公认的最接近原著的版本。 一起来看看,一起领略书法的魅力,放大之后的版本,也方便书法爱好者进行观察和读帖。 ...
北京潭柘寺 杭州城隍庙 普陀寺 普陀普济寺 福州涌泉寺
立轴纸本 343.8x99.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细节图(先单击再双击) 释文: 月转苍龙阙角西,建章云敛玉绳低。碧箫双引鸾声细,彩扇平分雉尾齐。老幸缀行班石陛,谬惭通籍预金闺。日高归院词头下,满袖天香拆紫泥。徵明。 ...
黄宾虹(1865年1月27日—1955年3月25日),原名懋质,名质,字朴存、朴岑、亦作朴丞、劈琴、号宾虹、别署予向、虹叟、黄山山中人等,原籍安徽歙县,出生于浙江金华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、诗人、艺术教育家,其主要绘画作品有《蜀江归舟图》《焦墨山水》《九子山》等; ...
从书法中明显感觉到深厚的文化底蕴,真乃是字如其人。
赵孟頫晚年上乘之作。
王羲之《孔侍中帖》,纸本,纵26.9厘米,6行,42字,行书。 释文:九月十七日羲之报:且因孔侍中信书,想必至。不知领军疾,后问。忧悬不能须臾忘心,故旨遣取消息。羲之报。 大意:九月十七日羲之报:之前我请孔侍中的信使送去了一封书信,想必已经收到。当时并不知道领军得了病,这才迟了问候。挂念悬思片刻也不得释怀, ...
《钦差大臣李鸿章关于滇案办结事奏折》 清光绪二年七月二十七日(1876年9月14日) 《烟台条约》内容议定后,李鸿章奏请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拟定告示,咨行各省督抚务必严格遵守先前与各国订立的条约,对游历各省的外国人严加保护,以免列强再生事端。 李鸿章楷书以颜真卿楷书为主要格调,兼具柳楷的筋骨,点画排布协调,用 ...
唐·韩滉《五牛图卷》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,纸质为麻料,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。图画五牛,形象不一,姿态各异,或行或立,或俯首,或昂头,动态十足。历代画牛第一人当为唐代宰相韩滉。他的《五牛图》是现存最古的纸本画,也是中国著名传世名作之一。韩滉博学多才,尤擅画人物、农村风俗鸡牛羊驴马等动物, ...
在几年前西泠印社十周年庆典秋拍中,仅有两个字的弘一法师作品《放下》拍出了471万元的高价,成为当时讨论的热点,两百多万元一个字,很贵;不过,难以用金钱的数字来衡量的,却是这两个字下面藏着的深意。 “放下”二字,说起来容易写起来简单,真正做起来,却是那么难,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决绝、漠视浮名虚利 ...
这是米芾书法生涯中的巅峰之作,是失传于世的珍品,这就是著名的《舞鹤赋》。 这幅作品是他在56岁时所完成,该作品是米芾写给皇帝赵佶的。原藏宋皇室,后又藏于元皇宫,元文宗任命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为‘奎章阁’鉴书学博士,以鉴定此作,并鉴定此作为真迹。柯评《舞鹤赋》为“空前绝后”。 ...
|社区公约|手机版|西部小藏 ( 陇ICP备15000134号|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869号 )